疏附县简介
疏附县
喀什地区的疏附县位于南疆,在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噶尔绿洲上。东部夹喀什市与伽师县毗连,西部通过砾石戈壁接乌恰县,南与喀什的疏勒、克州的阿克陶接壤,北隔喀拉塔格山、库玛塔格山与克州驻地阿图什市相望。
314国道、南疆铁路横穿县境,邻近喀什国际机场和喀什火车站。县城所在地托克扎克镇距喀什市15公里,距克州政府驻地阿图什市6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482公里。
疏附县北、西、南三面傍山,东南开阔,处于克孜勒河、盖孜河的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克孜勒河、盖孜河、吐曼河、岳普湖河流经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平原面积约占疏附县总面积的54%和46%。海拔高度约1300米左右。
境内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蒙古、回、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13个民族
疏附生产的民族乐器有27大类,50个品种,几乎涵盖维吾尔传统乐器所有种类,民族乐器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见的民族乐器有:萨塔尔、都塔尔、弹布尔、热瓦甫、达甫(手鼓)、艾捷克、卡龙、唢呐等。
历史沿革
汉代时,属疏勒国,是古疏勒国首府所在地。唐代时,属疏勒都督府。
宋代前期,为喀拉罕王朝东都,后期,为西辽政权辖制。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驻喀官府迁移至喀什噶尔城(今喀什市)西北二里处新筑的“徕宁城”(今喀什地区公安处一带)。道光六年(1826年)徕宁城被毁,道光八年(1828年),在回庄筑新城,定名“恢武”移疏勒官府、军队、仓库于新城,称疏勒县,习惯上称新城或汉城,原疏勒府治所改为疏附县,也就是疏勒府的附城,习惯上称老城或回城。光绪九年(1883年),在喀什噶尔回城设立疏附县,意为附属疏勒直隶州,隶属于喀什噶尔道疏勒直隶州(州治即原“恢武”城,即今疏勒县城),
疏附县原属疏勒直隶州,即附属之地。维吾尔语称“喀什噶尔阔纳协海尔”,意思是喀什噶尔老城。又名托克扎克。托克扎克的意思,就是能吃饱肚子的地方,指的是“地丰人富”之地。而我认为,“疏附”就是让人活得舒服自在,且又是一个富足之地。作为古疏勒国的首府,疏附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地域,是唐代“疏勒乐”的发源地。
区划详情
疏附县下辖4个镇、6个乡:托克扎克镇、兰干镇、吾库萨克镇、乌帕尔镇、塔什米里克乡、铁日木乡、布拉克苏乡、萨依巴格乡、站敏乡、木什乡。
文物遗址有麻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莫尔佛塔遗址;新石新时代的晚期石器遗址、东汉时期的三仙洞、兰干烽火台、木什明尧勒古战场遗址、明尧勒功石碑等多处古迹。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旅游风景区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旅游风景区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五村,距314国道4公里,距疏附县37公里,距喀什市52公里。旅游风景区座落于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子海村“艾孜热特毛拉木”山脚下,是一个具有维吾尔族传统艺术特色的建筑群。是公元十一世纪喀拉汗王朝时期著名的维吾尔族学者、语言学家、《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由门楼、主墓室、诵经室组成。景区面积近千亩,有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塑像、智慧泉、神树、居玛清真寺、观景台、恶魔洞、文物展览管等景点。
莫尔寺遗址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始建于十世纪,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是喀什地区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
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
“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此外还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遗迹。
兰干烽火台
兰干烽火台距喀什市10公里,这里是游客去明尧勒古战场和斯普顿石穹山的必经之路。
明尧勒古战场
明尧勒古战场位于喀什市疏附县西北的木什乡明尧勒村,距明尧勒村8公里,距喀什市60公里。是展示中国古战场及其历史发展的场景之一。
这里曾是清光绪3年清军将领刘锦棠率部在此全歼阿古柏匪徒残部使整个南疆重新置于中国管辖。后来,清政府曾在这里立有记功碑一座,现在原碑保存在自治区博物馆内。
风景名胜
帕哈太克里稻田风光、乌帕尔40眼泉、伯什克然木乡大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