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凭什么为“二十四史”之首?究竟好在哪?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史记》好在哪?
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之前,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所以《史记》最初以作者官职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史记》开启先例,后世作者继起,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可以说《史记》建立了史学地位。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后世史书大多效仿这种体例,《史记》建立了杰出的通史体裁。
从内容来看,《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写了四千多人物,精雕细琢的有三百多人。比如屈原、刘邦、廉颇等,这些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史记》塑造了一幅三千年的英雄群像。
《史记》究竟如何做到让这些人物“活”起来呢?《史记》在记录历史时,不是事事详赡,平铺直叙,它通过剪裁,保证历史叙述的完整和真实,以及人物命运与性格的揭示。如《项羽本纪》,揭竿而起——鸿门宴——霸王别姬——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还运用“互见法”,即在人物的本传中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描绘次要经历和性格。既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又能丰富人物形象。如塑造刘邦这个人物,《高祖本纪》写刘邦起义、征战、开国,表现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心怀天下;《项羽本纪》表现了刘邦贪婪好色,无情无赖;《萧相国世家》则写刘邦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则表现了刘邦阴险毒辣。
除此之外,《史记》还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人物之间对比衬托,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面貌。所以我们看《史记》人物传神,性格鲜明。
《史记》的地位毋庸置疑,《史记》的出色后世皆赞,即便今时读书没有通读《史记》,其中的经典语录我们也耳熟能详。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智者千虑,必有以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等。
《史记》无愧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