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谁称帝谁倒霉,袁术就是个例子
公元220-280年,我国古代三国鼎立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统治时期。曹魏乃后人对当时政权的称呼,它是三国鼎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自古以来,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这些在古代很正常。最强大的国家率军去攻打弱国,然后一些弱国便走向联合,一起对抗敌人强有力的进攻。三国时期更是如此。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京为洛阳,改国号为魏,历史学家称之为曹魏政权。它是三国里面最早成立的国家。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历史称蜀汉专权。蜀汉是三国里面势力最弱的国家。229年,孙权在建邺称帝,改国号为吴。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拉开序幕。割据战争连年不断,各地纷争四起。各国为了稳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权,都采取很多的计谋与策略。
首先还得从董卓说起。董卓为了能够夺取政权,就开始以各种残忍的手段杀害他的反对者,引起朝内上下很多大臣的不满。他竟然指使吕布杀死丁原,进而控制他的部队。丁原掌管着都城的禁卫军,拿下禁卫军就等于控制住都城。于是曹操和袁绍察觉不妙,逃离都城洛阳。最后董卓的野心终于暴露,他杀死汉少帝,立刘协为帝,至此他掌握了整个朝廷。
190年,众人揭发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洲,郡开始反抗董卓。四面八方地方军队加入,群雄四起,誓要讨伐董卓。其中,最为勇敢的是孙坚,一路披荆斩棘,杀到洛阳。此时董卓为了避其锋芒,不得不迁至长安,传位玉玺落到最早攻入洛阳的孙坚手中。在古代,谁得到玉玺谁就可以称为皇帝。但孙坚光明磊落,不追求至上荣耀,只求能为了扳倒董卓,还天下太平。于是,孙坚将传位玉玺给了袁术,自己没有称帝。
袁术是袁绍的弟弟,官二代的出身。他是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但是他与董卓却有一段渊源。董卓封袁术为后将军,后来袁术因胆小怕事,去了南阳。后来洛阳兵变,他随曹操,孙坚讨伐董卓。袁术拿到传国玉玺之后,非常高兴。几乎是忘乎所以,因此称帝。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与孙坚,最先攻入帝京洛阳。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来讲的话,他称帝是没有错的。但是个个群雄都是为了称帝而攻入帝京。
但是,打天下是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的,哪能像这般投机取巧。因此,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有能力的诸侯所愤怒。所以袁术被所有诸侯反对讨伐。不久,曹操、吕布、孙策三人结为联盟军,一起打击袁术。一开始,孙策第一个公开反对并脱离袁术的管辖,使得袁术不仅丧失了领地还折损了一部分兵力。接着吕布攻打袁术的部队并且拿到胜利。最后该曹操出场了。曹操比较帅气,他亲自挂帅讨伐袁术。连杀袁术大将四人。袁术在正面战场的节节溃败,无奈逃到淮南。
雪上加霜,袁术回到淮南就碰到十年难遇的旱灾,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军事实力严重受损。走投无路的袁术,投奔之前的部下却被拒绝。于是愤怒的袁术继续投奔袁谭,结果被刘备拦下,无奈被迫返回。
这个传国玉玺几经辗转到了曹操的手里,但是汉天子汉献帝在被曹操所控制。具有谋略的曹操知道,如果此时称帝,便有可能落得个袁术的下场。最后,他放弃称帝,放弃这么一个好机会。就在这个时候,孙权鼓动曹操称帝,实则是孙权想找个理由联盟各方灭了曹操。曹操果断放弃,他深知里面的利害关系,绝不能把自己放在刀架上。
曹操慢慢成为北方的霸主,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曹操出兵打败袁绍之后,整个北方就是曹操的天下了。在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人里,以曹操的实力和军事能力最强,他其实是很想称帝,一统天下,施展抱负。但是他还是忍耐了下来。因此曹操这个人心怀天下却能看清局势,是一个很明智的人。
最终,几位功臣陆续被封了诸侯王。曹操最后自封了一个魏王。曹丕继承他父亲的曹操的血统,自幼文武双全,他饱览诗书,通晓诸子百家。曹丕打败了自己的弟弟曹植,最后被立为魏王世子曹操死后,曹丕担任丞相,魏王,进而他的儿子曹丕继位。但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继位之后,就更是迫不及待废除汉献帝,自立称帝。曹丕以他极高的军事能力,和超前的谋略意识,废除汉献帝,成为一代天之骄子。朝代的更迭,有些人就必然要做出牺牲。不管是远在前线的官兵将士,还是呆在皇帝身边的谋臣,都不可能做到万全之策。
这一年,曹丕登基,改魏为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魏国。论辈分,刘备和曹操是同一时期的。现如今曹操的儿子曹丕登帝,虽然在心里,刘备看不上他。但是他已经登基称帝,并且还废除了汉献帝。曹丕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汉家天子了。因此刘备不得不承认他的位置和曹魏政权。
孙权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他十分的理性。根据以往的史实来看,最先成为皇帝的那一个人,就必然先衰败的原则。因此,在曹丕于220年称帝和刘备在221年称帝之后,仅仅自封为吴王。但是,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在公元229年,决定登基称帝。成为一代君王。这次三国对峙时期拉开帷幕。
三国对峙,烽烟四起。战火纷飞,我们可以想到,战场上将士们的嘶鸣声和兵器相撞的声音,哀鸿遍野。三家闹得很热闹,结果三国中这三个称帝的人,一个都没有善始善终。三国最后成了晋国,司马家族占了很大的便宜。因此这个谁称帝谁倒霉的经济,一直到三国结束都没有被打破。